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环保

生态环境部指导各地建立汛期污染强度监测技术体系

时间:2023/02/22 14:10:05 | 作者: | 来源:生态环境部

2月22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回答记者关于城市大雨后如何解决溢流污染相关问题时,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司长黄小赠表示,一些地方城乡面源污染问题比较突出,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制约了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稳定改善。为推动解决这个问题,生态环境部想了很多办法,来制定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

黄小赠介绍,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去年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汛期污染强度分析推动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开展汛期污染强度分析,摸清汛期污染底数,精准识别平时水生态环境质量比较好,但汛期污染物浓度大幅度上升、环境质量恶化的情形,主要目的是分清相关行政辖区的城乡面源污染防治的责任。责任分清了就要督促落实,指导督促这些地方扎实开展城乡面源污染防治,着力削减面源污染负荷。同时,为加强对各地的技术指导,生态环境部也组织制定了地表水汛期污染强度监测技术指南,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汛期污染强度监测技术体系,考虑到现在的一些监测能力和手段,这个指南是个试行的,目前要求各地选取了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这三项指标作为汛期污染监测指标。充分利用水质自动监测站、自动采样器、手工加密监测等技术手段来全面准确掌握和了解各个辖区汛期污染强度的情况。利用国家自动监测数据,识别出汛期污染强度较大的前50名国控断面,这些国控断面都及时加大预警和信息公开力度,传导压力,督促相关地方溯源整治。前50名国控断面名单一公布,有关地方压力还是很大的,采取了各种措施开展整治。从效果来看还是很不错的,有的地方上一个季度在前50名名单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汛期污染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强化汛期污染强度监测和分析应用,引导各地进一步加大截污治污工作力度,深入开展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等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补齐城乡面源污染防治短板,稳定改善全国水生态环境质量。


责任编辑:弘龑

本网版权所有:新华视讯
邮箱:xhsx2019@163.com 值班QQ:1343043433
香港特区政府注册处编号:2786114 香港特区政府登记证编号:70281636-001-01-19-7
地址:中国香港九龙佐敦船街32-36号
本网监督机构:香港互联网信息协会,新华视讯传媒 | 网站地图